若想确保不锈钢换热管长期稳定运行,需做到源头适配、过程管控、持续维护,规避腐蚀、结垢、热应力损伤等主要失效风险,同时维持换热系统的稳定工况。
源头的材质与制造质量是基础:
需根据换热介质特性(如是否含氯离子、酸性物质、高温高压环境)选择适配的不锈钢牌号,例如普通淡水换热可选 304 不锈钢,含氯介质(如海水、化工废水)需选用耐点蚀的 316L 或超级双相钢,避免材质与介质不匹配导致的应力腐蚀或点蚀。制造环节需严格控制焊接质量,采用全自动 TIG 焊确保管 - 管板连接无焊瘤、夹渣,同时对管内外表面进行抛光或钝化处理,减少杂质附着点与腐蚀诱因,出厂前还需通过水压试验、涡流探伤排查微小裂纹或壁厚不均等隐性缺陷,从根源杜绝初始隐患。
运行过程中的工况稳定控制至关重要:
需避免温度、压力的剧烈波动,比如系统启动时缓慢升温,停机时梯度降温,防止换热管因冷热交替产生过大热应力,导致管口泄漏或管材疲劳开裂;同时实时监控介质参数,控制介质 pH 值在中性范围(通常 6.5-8.5),严格限制氯离子浓度(一般不超过 200mg/L),必要时在介质中添加缓蚀剂,抑制电化学腐蚀反应,尤其要避免介质停滞或局部过热,防止结垢层形成(结垢会阻碍换热、加剧局部腐蚀)。
持续的维护与检测是长期运行的关键:
需定期对换热管进行清洗,根据结垢类型选择合适方式,如水垢可用弱酸化学清洗,油污或生物粘泥用高压水射流清洗,清洗时需控制药剂浓度与温度,避免损伤不锈钢表面钝化膜;同时建立定期检测机制,每 1-2 年采用涡流探伤(检测内表面腐蚀、裂纹)、超声波测厚(监测壁厚减薄情况)排查隐患,发现局部腐蚀或轻微泄漏时及时修补,避免缺陷扩大;此外,还要检查管板密封面、垫片等配套部件,确保密封可靠,防止介质窜流引发的额外腐蚀或系统效率下降。
不锈钢换热管的长期运行并非单一环节的保障,而是通过 “选对材质、做好初始质量、稳住运行工况、持续排查维护” 的闭环管理,减少各类失效风险的累积,始终维持管材的结构完整性与耐蚀性,从而实现长期稳定的换热功能。